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
SEMINAR ON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S 
開課學期
98-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盧瑞鍾 
課號
PS8011 
課程識別碼
322 D113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上課地點
 
備註
博班核心課程:政治思想。上課時地請洽系辦:2341-6169。
總人數上限: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中國政治思想專題」題綱及參考書目

一、人性論
1.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68)。
2. 姜國柱、朱葵菊:論人•人性(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
3. 羅國杰編:人道主義思想論庫(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
4. 盧瑞鍾:「對人性的觀察」人事月刊,期120(民84),頁30~40。
5. Edward O. Wilson, 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1975)。
6. E.O. Wilson, On Human Natur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林和生等譯:論人的天性,遠流,1990)。
7. I. Forbes & S. Smith, Politics & Human Nature (London: Frances Pinter, 1983)。
8. K. Lorenz, On Aggression
(王守珍譯:攻擊與人性,台北:遠流出版社,民78年二版)。
9. A. Adler, 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蔡美玲譯:了解人性,台北:遠流出版社,民81年)。
二、義利論
1.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社,民71年),PP. 139, 144 293, 362, 484, 498 ……。
2. 朱貽庭: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89)。
3.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人生哲學寶庫(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PP. 995~1007。
4.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大全(台北:水牛,1983),PP. 636~639。
5.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台北:水牛,民80),PP. 679~682。
6. 澀澤榮一著,洪墩謨譯:論語與算盤(台北:正中,民76年再版)。
7. 徐復觀等著: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民71年)。
三、革命論
1. 盧瑞鍾:誅殺暴君的權利:暴君放伐論新探(台北:時英出版社,民78年)。
2. 鄒容:革命軍(附錄於Thoreau撰,涂欽清譯:不服從論,台北:五洲出版社,民65年)。
3. John of Salisburg, trans. By John Dickson, The Statesmen’s Book of John of Salisburg, N.Y. 1927。
4. John Locke, An Essay Concerning the True Original Extent and End of Civil Government, in R.M. Hutchins, et. al.,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1987, Vol. 35)。
5. 吳楓等編:中華現代思想寶庫(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PP. 617~676。
6. 孟軻:孟子,梁惠王下。
7. 荀況:荀子,正論、儒效。
8.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PP. 95, 109, 247, 462, 486。
四、自由論
1. 老子。
2. 莊周:莊子。
3. 何明新:「淺談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思想」,黃山文化書院編:莊子與中國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
4. 崔大華: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5.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台北:桂冠,民77年),PP. 319~410、PP. 596~626。
6. 史華慈等撰: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民69)。
7. 鄭貴和:胡適的自由思想(台大政研碩士論文,民81年)。
8. 周陽山等編:近代中國人物思想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民69年)。
五、理想論
1. 禮記,禮運。
2. 康有為:大同書(上海:中華書局,民25年再版)。
3. 陶潛:「桃花源記」。
4. 中科院哲研所:中國大同思想資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5. 老子,第八十章。
6. 莊周:莊子,馬蹄、山木篇。
7. 列禦寇:列子,黃帝、湯問篇。
8. 韓非:韓非子,六反、姦劫弒臣篇。
9. 洪秀全:原道醒世訓、天朝田畝制度。
10. T. More: Utopia。
11. 盧瑞鍾:「十六世紀以來西方烏托邦思想的探討」,社會科學論叢,輯35,頁85~110。
六、變法論
1.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PP. 241, 325~6。
2.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中華書局,1958年)。
3.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北京
 

課程目標
「中國政治思想專題」題綱及參考書目 一、人性論 1.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68)。 2. 姜國柱、朱葵菊:論人•人性(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 3. 羅國杰編:人道主義思想論庫(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 4. 盧瑞鍾:「對人性的觀察」人事月刊,期120(民84),頁30~40。 5. Edward O. Wilson, 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1975)。 6. E.O. Wilson, On Human Natur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林和生等譯:論人的天性,遠流,1990)。 7. I. Forbes & S. Smith, Politics & Human Nature (London: Frances Pinter, 1983)。 8. K. Lorenz, On Aggression (王守珍譯:攻擊與人性,台北:遠流出版社,民78年二版)。 9. A. Adler, 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蔡美玲譯:了解人性,台北:遠流出版社,民81年)。二、義利論 1.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社,民71年),PP. 139, 144 293, 362, 484, 498 ……。 2. 朱貽庭: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89)。 3.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人生哲學寶庫(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PP. 995~1007。 4.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大全(台北:水牛,1983),PP. 636~639。 5.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台北:水牛,民80),PP. 679~682。 6. 澀澤榮一著,洪墩謨譯:論語與算盤(台北:正中,民76年再版)。 7. 徐復觀等著: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民71年)。三、革命論 1. 盧瑞鍾:誅殺暴君的權利:暴君放伐論新探(台北:時英出版社,民78年)。 2. 鄒容:革命軍(附錄於Thoreau撰,涂欽清譯:不服從論,台北:五洲出版社,民65年)。 3. John of Salisburg, trans. By John Dickson, The Statesmen’s Book of John of Salisburg, N.Y. 1927。 4. John Locke, An Essay Concerning the True Original Extent and End of Civil Government, in R.M. Hutchins, et. al.,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1987, Vol. 35)。 5. 吳楓等編:中華現代思想寶庫(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PP. 617~676。 6. 孟軻:孟子,梁惠王下。 7. 荀況:荀子,正論、儒效。 8.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PP. 95, 109, 247, 462, 486。四、自由論 1. 老子。 2. 莊周:莊子。 3. 何明新:「淺談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思想」,黃山文化書院編:莊子與中國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 4. 崔大華: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5.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台北:桂冠,民77年),PP. 319~410、PP. 596~626。 6. 史華慈等撰: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民69)。 7. 鄭貴和:胡適的自由思想(台大政研碩士論文,民81年)。 8. 周陽山等編:近代中國人物思想論─自由主義(台北:時報,民69年)。五、理想論 1. 禮記,禮運。 2. 康有為:大同書(上海:中華書局,民25年再版)。 3. 陶潛:「桃花源記」。 4. 中科院哲研所:中國大同思想資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5. 老子,第八十章。 6. 莊周:莊子,馬蹄、山木篇。 7. 列禦寇:列子,黃帝、湯問篇。 8. 韓非:韓非子,六反、姦劫弒臣篇。 9. 洪秀全:原道醒世訓、天朝田畝制度。 10. T. More: Utopia。 11. 盧瑞鍾:「十六世紀以來西方烏托邦思想的探討」,社會科學論叢,輯35,頁85~110。六、變法論 1.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PP. 241, 325~6。 2.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中華書局,1958年)。 3.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北京:三聯,1954年)。 4. 姚鵬等編:中國思想寶庫(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PP. 468~479。 5.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文化,民80年),冊5,PP. 27~48、冊6,PP. 103~162。七、民本論 1. 吳楓等編:中華儒學通典(海口:南海出版社,1992),PP. 1823~1834。 2. 中國孔子基金會編:孔子誕辰2540周年紀念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三聯書店,1989年),PP. 449~489、1071~1085。 3. 韋政通:儒家與現代化(台北:水牛,民78年),PP.111~142。 4. 曾春海:儒家哲學論集(台北:文津,民78年),PP. 60~76。 5. 薩孟武:儒家政論衍義(台北:東大,民71年),PP. 53~58、374~5、574~587。 6.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民72年),PP. 277~292。八、無為論 1.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大全,PP. 454, 455, 572~5。 2.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PP. 624~631。 3. 姚鵬等編:中國思想寶庫,PP. 414~421。 4. 薩孟武:儒家政論衍義,PP. 170~183, 647~661。 5. 崔大華:莊學研究,PP. 237~244。 6. 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台北,水牛,民61年),PP. 228~ 230。 7. 劉澤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PP. 254~260。 8.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PP. 642~5。 9. 王讚源:韓非與馬基維利比較研究(台北:幼獅月刊社,民61),PP. 64~。 10. 張素貞:韓非子(台北:時報文化,民75年6版),PP. 155~ 179。 11. 吳怡:「先秦諸子與淮南子的無為思想」,建設9:6,PP. 20~ 22。 12. 周道濟:「儒道法三家之君主無為思想」,大陸雜誌,37:7,PP. 15~17。九、君道論 1. 姚鵬等編:中國思想寶庫,PP. 429~446。 2. 關立勛等編:中外治政綱鑒(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1),PP. 1~613。 3. 吳楓等編:中國儒學通典,PP. 1783~1811。 4. 王雲五:宋元政治思想(台北:商務),PP. 111~151。 5. 王雲五:清代政治思想(台北:商務),PP. 6~8, 57~, 84~, 104~7, 145~150。 6. 劉澤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PP. 488~, 503~, 528~, 534~。 7. 張岱年主編:中華思想大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PP. 985~7。十、臣道論 1. 吳楓等編:中國儒學通典,PP. 1812~1823。 2.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PP. 343~347, 409~413, 738~742。 3. 王雲五:清代政治思想,PP. 8~, 175~, 291~, 82~, 436~。 4. 姚鵬等編:中國思想寶庫,PP. 501~550。 5. 劉澤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PP. 385~, 468~, 474~, 491~, 586~。十一、治術論 1. 姚鵬:中國思想寶庫,PP. 461~8, 634~673, 772~813。 2. 賀凌虛:西漢政治思想論集(台北:五南,民77),PP. 63~73, 91~99, 160~172, 189~203, 216~240, 286~313, 377~390, 426~438。 3.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PP. 21, 44, 45, 53, 75, 216, 232, 259, 288, 321, 333, 384, 409, 448, 470, 483, 490, 516, 580, 601, 690, ……。 4. 張岱年:中華思想大典,PP. 548, 563, 568, 575, 622, 698, 700, 713, 756, 823, 886, 898, 963, 977, 978, ……。 5. 劉澤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PP. 69~, 87~, 108~, 196~, 210~, 221~, 254~, 267~, 271~, 278~, 280~, 361~, 464~, 512~ ……。 6. 關立勛等編:中國治政綱鑒,PP. 615~986。十二、民族論 1.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PP. 76~, 415~6。 2.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PP. 242~5, 310~2。 3. 劉澤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PP. 589, 605, 620, 713, 750。 4. 姚鵬等編:中國思想寶庫,PP. 960~985。 5. 吳楓等編:中國儒學通典,PP. 1923~5。 6. 東方思想寶庫編委會:東方思想寶庫(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PP. 577~602。 7. 吳楓等編:中華現代思想寶庫(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PP. 483~529。十三、民生論 1. 周世輔:「管子學說與國父的民生思想」東方雜誌,復1:5,PP. 79~83。 2. 王雲五:清代政治思想,PP. 53, 138, 150, 161, 162, 186, 187, 188, 206, 207, 212, 259, 260, 272~5, 285, 347, 348, 425。 3. 吳楓等編:中華儒學通典, PP. 1915~1931。 4. 姚鵬等編:中國思想寶庫,PP. 753~812。 5. 吳楓等編:中華現代思想寶庫,PP. 1121~1465。十四、菁英論 1. 葉仁昌:儒家的階層秩序論(台北:瑞興,民85)。 2. 吳楓等編:中國思想寶庫,PP. 915~921。 3. 吳楓等編:中華現代思想寶庫,PP. 399~482。 4. 東方思想寶庫編委會:東方思想寶庫,PP. 535~552。 5. 關立勛等編:中外治政綱鑒,PP. 1593~1928。 6. V. Pareto, The Ruling Class in Italy before 1900 (N.Y.: Vanni, 1950)。 7. G. Mosca, trans. By H.D. Kahn, The Ruling Class, (N.Y.: McGraw –Hill, 1939), 8. K. Mark, “The class struggle ”, in T. Parsons et al., Theories of Society (Taipei, Rainbow-bridge Books Co., 1971), PP. 529~534。十五、吏治論 1. 吳楓等編:中國思想寶庫,PP. 609~633。 2. 吳楓等編:中華現代思想寶庫,PP. 858~866, 881~892。 3. 王雲五,清代政治思想,PP. 12, 64, 95, 108, 202~3, 224, 227, 256, 269, 290, 310, 311。 4. 王雲五,宋元政治思想,PP. 10, 11, 47, 85~87, 158。 5. 周恩來,〝反對官僚主義〞,(1963年)。 6. 關立勛等編:中外治政綱鑒,PP. 1~614, 987~1613。十六、教化論 1. 詹康,明代的教化思想(台大政研碩士論文,民81年)。 2. 宇野精一撰,洪順隆譯:中國思想(一)儒家(台北:幼獅,民76),PP. 6~10。 3. 吳楓等編:中華儒學通典,PP. 2138~2232。 4. 吳乃恭:儒家思想研究(長春市:東北師大出版社,1992),PP. 60~67。 5. 張岱年等編,中華思想大典,PP. 1173~1184。 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重要專題盧瑞鍾 A. Analysis System 1.人性論 2.菁英論 3.國家論 4.主權論 5.專制論 6.朋黨論 7.發展論 8.民意論 9.天命論 10.權力論 11.君臣論 12.君民論 13.階級論 14.分合論 15.封建論 16.宗法論 17.先王論 18.聖人論 19.君子論 20.小人論 21.外戚論 22.宦官論 23.陰陽論 24.歷史論 25.理學論 26.儒學論 27.奴隸論 B. Vision System 28.理想論 29.無為論 30.禪讓論 31.無君論 C. Value System 32.人道論 33.王霸論 34.君道論 35.臣道論 36.民族論 37.義利論 38.民本論 39.平等論 40.公私論 41.名教論 42.正閏論 43.異端論 D. Program System 44.政府論 45.制度論 46.行政論 47.立法論 48.司法論 49.外交論 50.地方論 51.民主論 52.國體論 53.政體論 54.仁政論 55.賞罰論 56.德治論 57.法治論 58.名實論 59.革命論 60.人事論 61.變法論 62.富強論 63.權變論 64.宰相論 65.田制論 66.吏治論 67.國防論 68.禮樂論 69.考選論 70.新民論 71.重農論 72.西化論 73.經濟論 74.教化論 75.治術論 76.德行論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